当前位置: 首页 >> 处室动态 >> 正文

徐守盛省长在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强调:审计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3日 12:40
作者:

2月4日,全省审计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徐守盛省长强调了三个方面:

一、全省审计工作有力有效,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发挥了“免疫系统”功能和“经济卫士”作用

过去一年,全省审计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充分履行职责,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运行。主要表现在“四个努力”上。

一是努力维护经济安全。为全面摸清家底,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坚持“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审核”,全面审计了1万多个单位、2万多个项目的近5万笔政府性债务,第一次全面、准确地摸清了省市县三级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与成因,并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加强债务管理、规范债务举借和债务资金使用、防范和应对债务风险,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是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在经济运行方面,科学评估了我省部分重点企业的投入产出率、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内部控制力,以及企业管理层到执行层的执行力,提供了一系列的专项审计报告,为省委重大人事调整决策和管理层的经营战略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共审计2880个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36条在建高速公路、援建四川理县等项目,共核减或节约投资近70亿元。在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一系列专项审计,促进了惠民政策的落实,为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努力强化权力监督和规范财政预算执行。把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资源环保、政府债务等方面的履职情况,作为审计的重要方面,为省委考察任用干部提供了可靠依据。高度关注财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收入的完整性、预算管理的规范性,以及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和使用的效益性,去年累计共查出违规问题金额269亿元,并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有力促进了科学理财、民主理财。

四是努力提高审计管理创新水平。全省各级审计部门围绕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水平,大力推动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审计权能“四分离”的管理机制,积极推行审计成本控制,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实施“1+N”审计组织管理方式,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二、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加快建设“四化两型”和全面小康作出更大贡献

审计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主要是抓好四个方面。

一要围绕“稳中求进”开展审计监督。今年,中央确定的经济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把扩大内需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稳中求进,就是要稳定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稳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稳定人们普遍关心的物价,稳定社会大局,为改革奠定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今年的整个工作,就是要着力在扩大内需上下功夫,着力在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在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着力在改善民生上实现新进步。与此相配套,国家围绕稳中求进和“四个着力”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全省各级审计部门就要紧紧围绕中央这一“稳中求进”的部署,一方面,大力开展对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及时反馈执行情况和运行效果,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执行。另一方面,督促各地各部门真正把千方百计争取来的支持政策用好、用活、用足,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带动效应。比如扶贫开发,我省有37个县(市、区)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持范围,其中31个县(市、区)纳入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省里要进一步整合各方面项目和资金,合理配置资源,积极争取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审计部门就要加大对这些工作的跟踪审计力度,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应花的地方,花出应有的效益,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二要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审计监督。今年我省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正有条不紊地组织执行。最关键的一点是,要确保做到握紧拳头保发展重点、集中力量办民生大事。这就需要全省各级审计部门充分发挥作用,更加主动地开展工作。首先,要更有效地服务“四化两型”建设,切实加强对财税、金融、产业、土地、环保等政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的审计监督,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确保政策执行符合“四化两型”方向。特别是要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用地、节能、环保、安全方面的监督,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引导作用。其次,要加强对公共财政的审计监督,把财政预算分配执行情况和各种财政专项资金作为公共财政审计的重点,做到资金运行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覆盖到哪里。相关职能部门,即有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的厅局,必须把分配资金明细表以及项目明细,向审计和监察部门备案,随时随地接受审计和监察部门的跟踪审计。再次,要确保政令畅通,抓住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两个重点,及时揭露和反映政策不到位、目标未实现等问题,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弄虚作假、不作为和乱作为等现象,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规、守纪尽责,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

三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审计监督。去年,我省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2274.3亿元,增长30.9%,占财政总支出的接近70%。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集中力量在交通、教育、住房、社保、水利等方面,为人民群众办好18项实事。这些民生资金怎样使用、效益如何,人民群众寄予厚望,也高度关注。全省审计部门要将此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确保资金投向。严格按照民本财政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三农”、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救灾救济等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的审计,坚决查处和纠正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等突出问题。这里我还要再次强调,要严格预算约束,不得随意在民生资金中安排工作经费。上面没有规定的,一分钱都不能动;有规定的,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提取,决不能把千方百计挤出来的民生资金花在养人头上。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用于老百姓的民生专项资金,谁都不能乱动,谁伸手就要向谁采取措施,这是一个纪律。其次,要提高民生资金的使用效益。我省财力比较紧张,必须时时刻刻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严肃查处挥霍浪费行为,力争花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要自觉接受监督,接受人大代表质询,接受审计部门审计,使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作。第三,要健全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结合起来,为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开展审计监督。主要是把握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今年,我省要实现11%的增长目标,关键还在于投资来拉动。去年我们之所以能完成1.96万亿的GDP,主要是得益于1.14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今年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达到11%的增速,就必须完成1.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关键在于强化项目支撑,在于抓好在建、续建重点项目,尽快形成实物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审计部门要围绕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全程跟踪审计,既要确保项目资金安全,更要确保项目质量,督促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坚决防止“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和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促进项目及早建成并发挥应有的效益。第二个方面是,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我们预算内的基本建设,无论是国家专项,还是省里项目,都必须管好、用好。要严格执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工业技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化、扶贫、惠农富农等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密切关注财政专项资金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确保政府主导、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到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项目上来。第三个方面是,加强对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财政、金融、国有资产管理等领域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促进经济健康、有序运行。

三、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党和人民站好岗、放好哨

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审计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级各部门和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一要努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我省审计系统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能打硬仗的队伍,值得党和政府、人民信赖。但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对审计干部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首先,要着力提高审计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继续加强职业素质培训和作风培养,进一步增强审计干部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与此同时,还引导和辅导社会审计组织和中介组织,让他们按照相关法规运作,不断提高诚信度和公信度。其次,要从严管理审计队伍。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受闲言碎语左右,不受极个别利益团体的诱惑,更为党和人民站好岗、放好哨。要平等对待各个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都是平等的,不存在哪个部门能审计,哪个部门不能审计。第三,要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情况。当今世界,技术进步一日千里,情况瞬息万变,已往的经验和手段已不足以应对形势的变化,必须加强学习、加强研究,对变化了的情况心中有数,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二要提高审计成果的运用水平。审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审计而审计,而是为了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审计部门要把查问题、提建议、抓整改与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深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注重发现、揭露和纠正存在的各类问题,更要出具高质量、有助于体制机制改革和完善的高质量审计报告和审计建议,注重分析和查找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各种漏洞,真正落实以制度管钱、管事、管项目,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体制、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为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各级政府要从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的高度运用审计成果,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不折不扣地纠正审计查出的问题,确保审计作出的决定、提出的建议落到实处。被审计的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执行审计决定,落实审计结论,按照审计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对审而不改、屡审屡犯,导致部门、 单位发生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要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个部门必须全力支持审计工作。尤其要强调的是,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关心、爱护、帮助、支持审计部门开展工作,树立审计部门的权威。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要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负起主管责任,旗帜鲜明地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自觉把审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统筹考虑和安排。要积极帮助审计部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按照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各级政府可以调控使用的财力,确保审计经费,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物质保障。